書放久了為何有霉味?揭開黴菌與紙張的化學小秘密

書放久了為何有霉味?揭開黴菌與紙張的化學小秘密

你有沒有翻開一本珍藏多年的書,期待重溫舊時記憶,卻被一股淡淡的霉味打斷思緒?這氣味不濃烈,卻像個不速之客,讓人心生惋惜,甚至懷疑這書是不是「壞掉了」。別擔心,這霉味不是書故意跟你作對,而是黴菌和紙張聯手製造的小插曲。為什麼書放久了會發霉?這背後藏著什麼故事?今天,我們就來聊聊黴菌這小壞蛋怎麼搞亂你的書,再看看紙張怎麼成了它的幫兇,最後分享幾招讓書遠離霉味的實用方法。準備好了嗎?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場書香與霉味的化學探險! 黴菌:無處不在的小搗蛋 要搞懂霉味的來歷,得先認識主角——黴菌。它是真菌家族的一員,小得肉眼看不見,卻無處不在。空氣裡、地板上、牆角邊,甚至你家書架的縫隙,都有它的身影。黴菌的孢子像微型氣球,又小又輕,能隨風飄、隨水流,還能搭昆蟲的便車,散到每個角落。這些孢子平時很低調,但只要環境對了味,它們就開始大鬧天宮。 黴菌愛什麼?溫暖、潮濕,還得有吃的。溫度20到30°C、濕度超過60%,對它來說就像五星級飯店。而書呢?正好是它的美食天堂。紙張裡的纖維素、澱粉,甚至印刷用的膠料,都是黴菌的營養大餐。只要書架旁空氣悶濕,黴菌孢子一落地,就像找到家,馬上發芽長出菌絲,開始大吃特吃。我家有本舊書,放角落太久,打開時霉味撲鼻,才驚覺黴菌早就安營紮寨。這小傢伙,真是個無聲的入侵者。 紙張的秘密:黴菌的天然餐桌 黴菌為什麼挑上書?這得從紙張的成分說起。紙張的主角是纖維素(cellulose),一種從植物來的多醣類,像是棉花、木材經過加工,變成薄薄一張。纖維素很堅韌,給紙張支撐力,但對黴菌來說,這就是高級碳水化合物,大補得很。除了纖維素,紙張還有其他配角,像填料(讓紙更白)、澱粉(增加強度)、膠料(防墨水滲透),這些都是黴菌的點心。 不同紙張的「菜單」也不一樣。便宜的報紙粗糙,纖維鬆散,還帶點木質素(lignin),吸水快,對黴菌來說是自助餐。精裝書用的高級紙,纖維密實,還可能加了防潮劑,黴菌吃起來就費勁點。我有次翻老雜誌,霉味濃得像發酵麵團,換成硬皮書就淡得多。這差別,全因紙張的結構和成分,決定了黴菌的下手難度。書放久了,紙張就像敞開的廚房,等著黴菌來開飯。 霉味的化學魔法:黴菌的代謝派對 黴菌一找到紙張這塊寶地,就開始大快朵頤。它們會分泌酵素,像纖維素酶,把紙張的纖維素拆成小塊醣類,再一口吞下去。這過程像廚師把大塊肉切碎燉湯,黴菌吃得開心,還順便製造一堆代謝產物。這些產物有些是揮發性的化合物(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, VOCs),跑進空氣裡,成了我們聞到的霉味。 霉味是什麼味道?有時像潮濕的木頭,有時像發酸的麵包,甚至帶點腐臭。這氣味的強弱和種類,跟黴菌的品種有關。青黴菌(Penicillium)可能散出淡淡土味,黑麴菌(Aspergillus)則刺鼻一點。環境也會加料,濕度高、溫度暖,代謝產物多,霉味就濃。我有本舊小說,霉味輕得像老房子氣息,但另一本百科全書,霉味濃得像壞掉的奶酪,差別就在黴菌的口味和紙張的狀況。這化學反應,像黴菌在紙上開的派對,熱鬧卻讓人頭疼。 除了氣味,黴菌還會搞亂紙張。酵素分解纖維素,讓紙變脆、發黃,甚至長出斑點。我翻過一本老日記,頁面邊緣像被蟲咬,還散發霉味,才懂這是黴菌的「傑作」。霉味不只是嗅覺的麻煩,更是書本健康的警訊,讓人不忍看著珍藏慢慢壞掉。 環境的推波助瀾:霉味的溫床 黴菌和紙張的化學反應,還得靠環境幫忙。濕度是頭號推手。台灣夏天潮濕,空氣像濕毛巾,書架角落的水分一多,黴菌就活躍起來。溫度也很關鍵,25°C左右是它們的舒適區,太冷太熱都慢下來。我家書房沒冷氣,夏天霉味特別明顯,冬天就好得多。 空氣流通也影響大局。悶在密閉櫃子裡的書,比敞開書架上的更容易發霉,因為黴菌孢子沒地方跑,專心在紙上生根。我有次把書塞進塑膠箱,半年後拿出來,霉味濃得像醃菜,通風的書架上卻沒事。這就像人需要新鮮空氣,書也一樣,悶著只會招來霉味。 光線也有份。陽光直射能殺菌,但也會讓紙張老化,間接幫黴菌鋪路。陰暗潮濕的角落,則是黴菌的天堂。我試過把書放窗邊,霉味沒了,但紙變脆,還是得找平衡。這環境因素,像黴菌的啦啦隊,給它們加油打氣,讓霉味無處不在。 救書大作戰:遠離霉味的妙招 既然霉味是黴菌和紙張的化學產物,怎麼讓書少點這麻煩?關鍵是斷了黴菌的「糧食」和「溫床」。幾個小方法,就能讓書架清新起來。 第一招,保持乾燥是根本。用除濕機把濕度壓到50%以下,黴菌就沒戲唱。沒除濕機,放幾包乾燥劑也行。我家書櫃角落常放乾燥劑,霉味少了很多,書聞起來乾乾淨淨。夏天梅雨季,除濕機更是救星,開一天,霉味就跑得無影無蹤。 第二招,通風不能少。定期開窗,或用小風扇吹吹書架,讓空氣動起來,孢子沒機會落地。我有次忘了通風,書櫃角落霉味竄出,後來每天開窗半小時,問題解決。空氣流通,就像給書洗澡,清爽又健康。 第三招,挑對地方放。書別塞進潮濕地下室或陽台,最好放乾燥、不晒太陽的房間。我把書搬到客廳書架,霉味沒了,紙張也保得好。儲存位置,像書的家,選對了霉味自然遠離。 第四招,定期檢查是保險。半年翻一次書,看看有沒有霉點或怪味。發現小問題,馬上用乾布擦,再放點乾燥劑壓陣。我有本老書長霉點,及早擦掉救回來,晚一步可能就報廢。檢查就像給書做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 第五招,防霉神器加分。市面上有防霉噴劑或防霉紙,噴一點或夾幾張,能壓制黴菌。我試過防霉紙,書放一年還是乾淨,效果不錯。這些小幫手,像書的護身符,讓霉味不敢靠近。 書與霉味的哲學:珍惜與保護 書放久有霉味,是黴菌吃紙張的化學結果。纖維素被分解,代謝產物飄出來,霉味就成了不請自來的訪客。但懂了這原理,這氣味不再只是煩惱,而是一堂生活課。黴菌無處不在,紙張脆弱易壞,這提醒我們,美好東西需要用心照顧。 每次聞到霉味,我不再只是皺眉,而是想想怎麼救書。乾燥、通風、檢查,這些小事不難,卻能讓書多陪我們幾年。書不只是紙張,更是記憶和知識的載體,那淡淡霉味,像時光在提醒:別忘了給它們一點愛。下次翻開老書,聞到霉味時,不妨笑著說:「好吧,我來幫你清清肺。」這份科學與情感的交會,才是書架上最美的風景。霉味不可怕,可怕的是我們忘了珍惜。讓我們用點心,讓書香永遠蓋過霉味吧!

2023 年 7 月 21 日 · 1 分鐘 · 冷知識達人